陈从广
“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暴力等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套路贷”危害极大,背后隐藏借贷风险巨大。当前亟需提高对“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识别,完善工作机制,保持高压打击,进而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借贷风险。对此,笔者建议如下:
明确定罪量刑标准,实现精准、高压打击。对于“套路贷”案件,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切实提高对“套路贷”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警觉,加强“套路贷”犯罪案件的打击合力。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套路贷”犯罪相关罪名的犯罪数额、情节等定罪量刑标准的研究,明确定罪量刑标准,统一法律适用尺度,确保定性准确、量刑均衡,实现精准打击。
协同合作,完善办案工作机制。完善体制机制,建立长效治理模式。“套路贷”犯罪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深层次原因,对此,应建立协作机制,建立查处、打击、防范一体,协同作战,不断完善办案工作机制,通过制度化防范、治理,根治违法犯罪产生的土壤,防范借贷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权利,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源头治理,防范借贷风险。一方面,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加强常态化监督等方式加强行业监管,有效整治非法放贷经营行为。另一方面,着力完善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等甄别机制,及时梳理、建立有关民间借贷诉讼、裁判、执行信息及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通过建立行业黑名单的方式,切实发挥有效发现、精准处置“套路贷”违法犯罪的信息支撑作用。
加大宣传,提高群众防范能力。“套路贷”犯罪的作案手段套路化,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强等特点,因此,宣传防范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加大以案释法,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套路贷”违法犯罪行为的识别能力,提高群众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