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夏天午后
2018-06-07 14:35:00  来源:检察日报
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博士 吕点点

  其实法学与我家族的渊源早在解放前便已开始。早在1946年左右,我外公怀揣法学救国的理念,进入重庆正阳法学院(后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及其他高校合并为如今的西南政法大学)学习法律。虽然毕业后外公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从事法律相关职业,而是拿起教鞭做了一辈子老师,但家族与法律的渊源由此开始,我母亲成为了法律人,表姐与我也同样走上了这条道路,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法三代”。

  1981年,母亲报考了法学专业并被北京政法学院(于1983年改名为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母亲毕业后遇到了同为法大“老三届”的父亲,相恋结婚。彼时父母都在高校教授法学专业,兼职律师的父亲尤为忙碌。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父亲穿着笔挺的西装出门或讲课或开庭,年幼的我常说:“爸爸,等你西装穿小了给我留着好不好呀?”没想到,现在反而是父亲在穿“营养过剩”的我穿不下的西装了。

  2011年我考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系统学习了法学知识后,我与父母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彼时母亲任职于法学学术杂志社,父亲也不再做兼职律师,但全家人还是会时常讨论社会热点法律问题。母亲是法制史专业的博士,与实务距离较远,常常被我和父亲调侃是“家中头号大法盲”。

  本科毕业后,我参加清华大学与美国天普大学的LL.M项目,攻读美国法学硕士。在此期间,我对中美法律体系的差异有了深刻理解,2016年毕业后,我开始了在律所的工作。作为一名非诉律师,所做业务虽然与父亲当年作为诉讼律师接触的业务完全不同,但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专业态度仍是我在工作中不断进步的精神源泉。

  2017年9月,我辞去工作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自小听着父母讲述在法大的日日夜夜,终能有幸在法大学习,也算是圆了少时的另一个梦想。入学后,父母有时会在下班后来学校与我共进晚餐,逛逛校园给我讲讲过去的故事。母亲说她本科时住的宿舍楼已经拆了,那时没有已经出版的教材,法学各专业课的教材都是任课老师铅印或油印后下发给学生的;父亲则带我走到主楼中的一个大阅览室,告诉我他入学时没有宿舍,几十人在这里打地铺,晚上呼噜震天,完全没办法睡觉……回到我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宿舍,也回到了现实,我们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还记得小学时的夏天午后,字都还没认全的我捧着厚厚的蓝色封皮刑法法条坐在写字台前仔细阅读,并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的生活一定要跟法律有关。或许从那时起,甚至在父母生下我之前,就隐隐注定了我的选择。

  作为治国重器,法律的崇高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作为实际推进者,法律人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对自己第三代法律人的身份感到无比自豪,并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光明未来感到无比期待。

  编辑:丁海燕  

上下篇导读

 · 父亲的旧卷宗
 · 恭听
 · 收藏
 · 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