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大学生活
2017-09-22 09:05:00  来源:

  有人说,报东南大学不错,因为她是985高校;报法律系也不错,因为法学是“显学”。但是,报东南大学的法律系就“错上加错”。 

  这话我也说过。在2002年8月的骄阳里,我走进了东大法律系。东大本就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1995年恢复法律系,法律系的软件硬件当然和建筑、土木、无线电、交通、艺术那些王牌专业不好比。看完院系介绍,当时真有一种“上错花轿嫁错郎”的感觉。 

  然而,短短几个月之后,我就改变了看法。 

  ——东大有着严谨的学风 

  或许是工科院校的传统,从周一到周日,东大的图书馆和教室都人满为患。尤其到了大热天和大寒天,图书馆因为有空调,天不亮门口就排起了长龙。图书馆里,一座难求,学校不得不作出规定,离馆半小时以上的,“座位权”(我生造的词语)自动失效。有一年,一个知名乐队到东大开演唱会,操场上人满为患,图书馆也人满为患。法律系一位老师自豪地说:在操场上狂欢的绝大多数都是外校的,我们东大的学生都在图书馆呢! 

  大一放暑假,在回家的车上,我告诉在另一所大学读书的老乡:我们法律系35个人,男生只有15个。老乡的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嘴巴张的老大——他们动力工程系31个男生,只有3个女生。不过,大学四年,我没有在校园里见过卿卿我我,没有见过吵架斗殴,倒是经常看到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的,还有抱着厚书安静排队的。其实,东大的女生真的很可爱,她们可能不施粉黛,衣着朴素,但她们会在你沉迷游戏时将你呵醒,会每天拉着你泡图书馆,会在你失落时给你温暖的微笑,你能从她们身上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我自认不属于学习特别认真的,但身处东大的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还是坚持周一到周六,每晚至少上2个小时的自习,周日晚上到校园剧场看场电影。由于学校晚11点准时熄灯,11点之后,每层楼的公共卫生间(24小时不熄灯)就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有刷牙洗脸洗衣服的,有看尼采和黑格尔的,有看“毛选”的,更多的是在讨论法律问题。2003年下半年学刑法的时候,我们曾经专题讨论过“男生A鸡奸男生B”的法律定性及处理,当时的结论还刑法修正案(九)基本一致。现在想想,当时“厕所论坛”的主力,大多都已身担法官、检察官、律师重任了。或许,那份对法律的尊崇和对正义的信仰,就是从那时深埋心底的。 

  ——东大有着丰富的资源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系统地学到很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大一大二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开了相对多一些的基础课程,比如我们学了一年的《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物理》《外国文学鉴赏》,学了两年《大学英语》,反倒是法律专业课开的相对少一些。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理解。考英语四级的时候,一查成绩,立刻理解了。我们班90分以上的超过30人,我们开玩笑说“四级考90分不难,难的是考不到90分”。前几年考MPA时,英语和高数的优势立马显现出来,几乎不用复习就轻松过关。 

  出于兴趣,不少同学选修了《周易》。教授说:“易”指变化,“周易”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一种探索和预测。不曾想,第二堂课教授就在讲台上发现了一封信,大概内容是:汝为教授,课堂之上,宣讲糟粕,既授周易,必会起卦,算吾乃谁?教授在课堂上公开宣读了这封信,称赞写信的同学文笔好,并当场起卦,列出了写信同学的若干特征。最终,因为没有人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写的信,教授算的准不准也就无从验证了。 

  我对文王六十四卦颇感兴趣,除了认真听讲,还自费购买了专业书籍和工具,并在宿舍勤加练习。期末考试前,应同学请求起卦算过分数,竟然准确率还比较高。随着选修课程结束和专业课的增多,《周易》渐渐置之脑外,无暇顾及。2008年在反贪办案时,嫌疑人洋洋自得地扯起了《周易》,我并没有简单地斥责为封建迷信,而是仔细讲解了何谓卦、卦爻、邵氏易卦序及其哲学思想,说得嫌疑人目瞪口呆。科长夸我知识丰富,压住了嫌疑人的气势。为此我还悄悄自豪了一段时间。 

  大学四年,最开心的就是听名家讲座。每年,东大都会邀请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政府高官、企业高管来授课,授课内容也五花八门。还记得,贺卫方老师来授课时的万人空巷,梁慧星老师讲解民法总则时的高屋建瓴,马克昌老师畅谈参与“两案”辩护的独特经历……听讲座,一可以开拓视野,二可以启发思考,三可以目睹大师风范,书本上、论文里不会写的东西,都会在讲座里幽默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每次去南京出差,我还经常“溜”到东大“蹭”讲座。 

  颇感遗憾的是,大学时,学校没有开法医学课程。工作中,尤其在刑事检察中,经常需要用到法医学方面的知识。无奈之下,只得自学,耗时费力,有时还不得要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向东大校长建议,给法律系的学生开至少两年的法医学课程,这门课程对法律职业真的很重要。 

  ——东大有着优良的传统 

  东大校训“止于至善”,出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礼记)。多年来,东大一直低调务实地朝着“至善”努力。 

  东大很低调。东大的社会贡献和学术地位与她的名声是不相称的。东大不尚宣传,很多人都不知道,1931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第一届国民会议就在东大的大礼堂召开的,《建国大业》也在校园内诸多取景。大四那年,我们刚搬到本部,跟系里老师抱怨宿舍太过陈旧,老师说:当年国民党高官来南京开会,就住在这栋楼里。我们的失落立马转为惊喜。在东大校园,经常见到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蹬着自行车去食堂吃饭,他们有的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有的著作等身、全国知名,有的连续几十年资助贫困学生不为人知,有时甚至会遇到“两院”院士和一帮学生在“六朝松”旁激烈争论。 

  东大很上进。网上曾有个说法,大学没有挂过科,没有谈过恋爱,大学生活就不完整。这种说法在东大不成立。东大的老师要求都很严,考前不划重点,挂科必须补考,差一分都不行,来不得半分通融。已故老校长顾冠群院士跟学生座谈时,曾提出三点希望: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看看我所认识的同学,大抵如此。也正因为此,东大的很多毕业生都能很快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我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就法律系本科毕业生而言,毕业当年一次性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比例,东大在江苏高校中绝对靠前。去年,我在《法学研究》上看到大学同学发了一篇长文,比我自己发了文章还高兴,我激动地告诉每一个同事:这个牛人是我同学! 

  东大很爱国。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教我们《大学语文》的王步高教授曾教导我们: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我们必须发奋图强,否则苦难还会重演。我高中同学研究生毕业后,本可以进入一所世界500强外企做白领,但他却选择了远离大城市的一家军工企业。他告诉我,在他们班,很多人都作出了类似的选择。在法律系的毕业典礼上,一位老教授说:你可以做不成包公,但你不能贪赃枉法,更不能陷害忠良。我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和职业底线。 

  所有被珍惜的时光都会留下足迹。我告诉刚刚上一年级的女儿:爸爸最开心的是大学时还算读了一些书,爸爸最后悔的是没有多读一些书。工作日益繁忙,人心日益浮躁,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几本书,是多么奢侈的一种享受。 

  工作整10年,办理过一些大要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在《检察日报》《方圆》《江苏法制报》《清风苑》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几十篇文章,写的信息也曾被省检察院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但还远远不够。我深知,“东南大学”四个字曾让我感到自豪,但今天,如果我不够努力,就会让这四个字贬值。为母校增光是每一个东大毕业生的自觉选择。 

  (作者系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检察院 王伟) 

  编辑:丁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