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盐检青年说】中国古代哲学滋养现代公正法律精神
2020-09-29 11:14:00  来源:盐检青年说

  经历过百家争鸣、朝代更迭的历史洗礼过程中,中国古代哲学在银光璀璨的星河留下了不少夺目的智慧结晶,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法律追求的是公正,法律人信仰的公正精神来自于西方,而我却觉得作为一个专业的法律人要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需要中国古代哲学的滋养,比如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处处体现的中庸哲学思想。

  

  ◆《公正何以难行》

  会有这种感触与近期自己看的一本叫做《公正何以难行》的书有关。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看到作者提到的犯罪面相学等新颖又怪异的观点时,会有些忍俊不禁,但后来书中引用的大量社科类实验数据、内容以及背后的原因分析让我渐渐地有了继续读下去的信任感。作者罗列分析了美国由来已久的司法弊端,也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二者内容相互穿插描述,让人仿佛体会到了笔者怀揣司法公正的理想但又不得不面对实践中司法不公的窘境心态。读的过程中,我不禁地思考个体办案人员如何能够克服工作中的短处实现公正,从而联想到了自己理解中的中庸哲学,大体包括:知天性、素位行、勤修学。

  知天性

  中庸思想中提倡的知天性,要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天性中既有良善的一面,也有短视、自私的一面。正视自己可能会产生的某种偏见,正如之前听办案经验的前辈所说,我们检察人员办案过程中,越是想当然的案件,越要提醒自己证据的审查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是否与最新的解释规定存在冲突,千万不能阴沟里翻船。办案人员也是人,其人性中有的弱点也会在司法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且多数情况下还是未知的,我们不能确定自己在翻开卷宗时是否会像《公正》中因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害人的面相、行为、爱好产生心理偏斜,从而影响对涉罪行为的独立判断。唯有保持一颗初心,了解自己的缺陷,一日三省,时刻以审慎的态度办理审查每一份证据、清扫每一件线索,才能保证案件时刻保持正义的航向。

  素位行

  素位而行,不尤不怨。不管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只有在这个位置上,坚持职守,不怨天尤人,即不尸位素餐也不做分外的好高骛远之事。作为一名检察官个体,我们首先要自己定位好检察人员应该有的立场和目标,手持正义之剑,扎根岗位,在案件的审查过程中,以坦然的心态追求案件的真相。“我们头脑中的想法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公正》书中列举的汤普森案就是一个典型的警示,检察官忘却了自己属于检方的身份定位,通过掩盖证据来达到自己心目中的真相,想当然地将自己的想法错误地当成正确的一方而忽视了客观事实,导致了错案的发生。身为一线办案人员我深切地感受到刑检案件的办理中,自身工作的明确定位是如此地重要。虽然我们只是司法环节中的一环,但同样是不可缺的,正是每一环节的客观、真实,才确保了整个诉讼公正的实现。

  勤修学

  中庸思想中提倡修学来摆脱迷惑,任何清醒、独立的人格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努力学习、思考、总结过程中塑造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虽然有着天性中的不足和位置的局限性,不能够像超人那样永远代表正义保护弱势的一方,但并不影响追求正义步伐。“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人类本来就是从黑暗、混沌中走出来的,但人类文明却是不断更新的。现代法律条款清晰又繁杂,不会像十二铜表法刚颁布时那样稀少,但它们仍具有滞后性,因为总会有新型社会关系的产生、变化、消逝。作为大陆法系国家,虽然不需要在具体判例中总结依据,但法律的学习却是永无止境,不断更新的司法解释、法规规章、指导案例等司法依据。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唯有不断的学习、理解,才能让公正得以伸张。

  (作者  陈艳)

  编辑:盐城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