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老家笋事
2020-03-06 10:05:00  来源:检察日报

  董史统

  老家在海拔几百米的山上。冬天里,镇里温度低下着冷雨,而老家往往会雨夹雪。有一年过年,天空飘着雪霰子,桃花虽然零星却开得烂漫,确是奇景。行走在乡间小路,你会发现乡下的家门永远不用落锁,只要虚掩上门。掩门,不是为防人而是防鸡鸭弄脏房子。

  在老家,挖冬笋都是每年过节的保留节目。以前,冬笋作为求之不易的山珍,可以聊解秋冬蔬菜品类的不足,也成为我的最爱。冬天的山里,安详而洁净,正是挖冬笋的时候。儿时跟父亲挖笋是冷冬里最惬意的一件事。

  冬笋是躲在隐蔽的角落生长的。听父亲说,冬笋由毛竹地下茎的侧芽发育而成,不挖掉也长不大,会烂在土里,挖出来吃却是难得的美味。既然是侧芽,冬笋就很明白自己的出生背景,倍加谨慎地伸展着身体,为见到阳光,在将出地面时,也只轻轻地拱出一点点头来,小心探视着,不似正茎生长出来的春笋,昂扬向上而肆无忌惮。作为侧芽长出的冬笋,注定生命是卑微的,不能成为峻拔的成竹,在向上生长见到阳光后,会带着满足慢慢死去,或被发现挖出,实现价值。冬笋的价值恰恰就在于既然不能成竹,却甘于被挖出来做成餐中美味。

  冬天,枯枝败叶落满毛竹林,寻找冬笋就有点像捉迷藏,显得颇为有趣。冬笋有自己的准则,哪里阳光充足就往哪里生长。往往泥土松软、阳光充沛的区域,冬笋长得最多、最好。有些冬笋不小心从山路中间冒出,概因最易被发现,最先被挖出,却因长得最快而过于瘦长。还有一些故作神秘,若隐若现,只捡一处干净的林地,轻轻拱出小小的土包,人只需拨去覆土就可看到嫩黄的笋尖。而这时若还没人去挖掘,这些冬笋还会再拱出些红色的鲜土,露出嫩绿的笋尖,就成为“见风笋”,味道就涩了。当然,还有一些躲在落叶丛或乱石堆中,必须翻找才行,但这种冬笋却因环境严苛而长得不“方正”,肉质也不均匀,不是佳品。

  挖冬笋要讲究方法,乱挖容易破坏土壤,捣伤根系,影响毛竹林的生长。父亲对于此道颇有研究。只要找准松软的地方,用手剥去落叶层层覆土,把握好落锄点,一锄下去就可挖出完整的笋。敲掉黄土,就可见一个包裹着黄色笋衣的冬笋。挖出的冬笋还是会生长的,放久了就会变得生硬,味道就变了,因此一次不能挖太多,可供一二餐之量就已足够。

  如今,回到老家自留山,走进毛竹林挖冬笋,已经变成一种体验生活。冬笋一如既往悄悄生长,静静等待我们将它们带到喧嚣的尘世中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

  编辑:盐城检察  

上下篇导读

 · 上学
 · 榆钱
 · 见书如晤
 · 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