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下洼挑菜
2019-05-20 09:48:00  来源:检察日报

  下洼挑菜就是挖野菜。每年春天,最早钻出土的是苦菜、杨树苗菜、青青菜、独芦酸,它们都是家禽的“美餐”,但母亲告诉我,早先她们都是用这类菜来填饱肚子渡过难关的。接着就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野菜,像黄菜、阳沟菜、苣荬菜、马苋菜等。这些野菜在大地上刚一泛绿,人们就活跃起来,背着筐或提着菜篮子仨一群俩一伙结伴下洼挑菜。

  那时我们这儿黄菜特别多。黄菜是长在盐碱地的食用野菜,最搪饥饿,曾是那个年代顶用的“救命菜”。它相比其他菜好生长,当初我们那儿大片是盐碱地,即便种上庄稼,等苗出来也常常缺苗断拢,稀稀拉拉,长得还特别弱。而地里的黄菜却格外茂盛,绿油油一片一片的。拿起镰刀,割下尖上的嫩叶,一会就弄一篮子,回家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挤干水分后或蒸黄菜团子、黄菜窝头,或贴黄菜饼子,要么掺些玉米面,用箅子蒸黄菜“粑粑”吃。到了秋后,家家去收获“黄菜盘子”,把黄菜晒干、扬净,磨成面留着冬天吃。虽然牙碜扎嗓子,但能充饥解决温饱。

  马苋菜、苣荬菜则长在好土上,下雨后长得飞快,呈浅绿色,看上去特别鲜嫩。马苋菜能做馅,还能做汤。挑苣荬菜时要多留住地里菜根,不能连根拔掉,这样几天后还可以挑下一茬,周而复始,甚至明年这里还会生长。回家后,把苣荬菜洗净,端上一碗自制大酱,蘸着吃,如果再裹上一根小嫩葱,那滋味微苦带辣,回味无穷。若苣荬菜多,就有多的吃法,将它揪成一段段的,放在大盆里,砸点蒜,放点盐,倒点醋,再拌上大酱,就着棒子面的饼子或窝头一家人饱餐一顿,心满意足。

  挑阳沟菜最让人得意。虽然它棵小,但却是野菜中最上口的佳品。

  阳沟菜一般长在盐碱地里或壕沟坡、地沿上,即便地上冒出白白的一层碱嘎巴,但它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如黄菜一样,耐碱、耐旱。一开春,几天工夫,阳沟菜就绿了整个沟坡,人们用小锄刀铲掉它们,回家洗净,很快成了饭桌上充饥饭菜。

  而挑阳沟菜芽里面有很深的学问,一般红土地或硬地是找不到的,地沿上最多,为分清地块或防水外流,一开春时,生产队都派人用锨在地沿上培新土,这给埋在老地沿的阳沟菜生长创造了最佳环境。

  于是,我们专找新培过的地沿,仔细观察,如果发现一两棵赤红色阳沟菜尖叶刚刚钻出土层时,就断定这块松土里面很可能就有“真果子”,于是蹲下身来,先小心抹去最上层的浮土,发现露出更多的菜尖时,再轻轻扒拉松土,露出很长的白根嫩芽,让人垂涎欲滴。轻轻拔下阳沟菜芽,我会情不自禁塞到嘴里,津脆可口,甜中略有土涩,直吃得嘴角黑绿黑绿的。

  只因为阳沟菜芽独特,所以挑阳沟菜芽抢“地盘”的情景特别难忘。我们几个小伙伴开始都是一起去找阳沟菜芽,发现后便互不相让,争着抢“地盘”,嚷着“这一块地沿是我的啊!”还拼命往前跑,一边跑一边用大土坷垃或菜篮子做标记占上一大溜地盘。

  我比他们年纪都小,说实在的抢也抢不过,就想辙,趁他们不注意,偷偷从他们篮子里抓一把放到我的篮子里,又装没事似的躲到旁边。直到回家,大家都来攀比收获成果,他们都挺纳闷:“没看见他挑菜,为嘛篮子里比我们还多呢?”我一个劲地偷着乐。一会儿,大家又互相指着对方吃阳沟菜芽弄得黑绿色的嘴巴逗乐:“黑嘴头子啦,像老黄鼬有‘道行’啦。”回家的路上,始终洒下一路欢笑声。

  过去,野菜赐给人们温饱;现在,野菜赐给人们新鲜。那些难忘的回忆,都变成了对今天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编辑:丁海燕  

上下篇导读

 · 榆钱儿
 · 母亲的首饰
 · 乡村初夏
 · 谷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