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捣年糕
2019-02-01 09:12: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屠世存

  每当北风渐起、气温转凉,乡间的年糕作坊便成了最忙碌的地方,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把一斗斗米运到这里,只消等上两三个小时,就能满载着白胖的年糕回家。从农历十月一直到农历十二月,作坊始终笼罩在炊烟、蒸汽和米糕的香味中,牵动起人们对过年最深刻的记忆。

  在过去,捣年糕是可以和过年画等号的,这是一家人,甚至是一整村人的大事。临近年关,大家商定时间、排好次序,合起力来才能办好它。要捣出好的年糕,少不得七八个人一起帮忙,淘米、磨粉、烧火、上蒸、翻蒸、打糕,每个环节都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其中,最受小孩子喜欢的环节就是捣糕了,小孩子们围在石捣臼旁,一边哼着歌谣,“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一边盯着那石捣子一下一下地砸下来,发出砰砰砰的响声,心中的期待早就溢于言表。

  如今,捣年糕虽然也是一家人的事,但需要帮忙的,也只剩下去品尝这刚出炉的美味了,因为有了机器的帮忙,一切都轻松了。只需要事先根据自家的口感喜好,将粳米和糯米按比例掺好,然后放进冷水里,进行简单清洗和浸泡,待到米粒沾水均匀饱和,就能送往作坊了。

  作坊里的师傅称好重量后,就会把米倒入打粉机的机斗中,然后开启开关。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那一粒粒饱满的米粒,就会似水流一样欢快地进入机腔,再出来时,它们就成了雪花般的米粉,落到收粉的容器里。若你站得近了,还会有些米粉飘到衣服和头发上,让你沾上些米香。米粉打好后,下一步就得上蒸锅,接受成为美食前最重要的考验。

  作坊里的蒸锅一整天都难得有空闲,一排几个蒸筒,同时蒸着米粉、冒着热气,整个房间都充斥着米的香气。生火的炉子又大又高,用粗大的毛竹作为燃料,温度自然不低,无需多久,蒸筒顶上就会翻滚起大量蒸汽。再过几分钟,作坊里的师傅就会过来掀开盖子,用筷子拨弄几下,通过了他的检验,那必定已熟得恰到好处。之后,那蒸筒就会被端到年糕机旁,倾倒在面板上,砰的一声,瞬间蒸汽腾腾、香气四溢,这时候的粉团被大家叫作“糕团”。只要机器一开,那糕团就会顺着面板上的口子进去,被压成一根根洁白如玉的年糕,沿着传送带出来。

  这时,终于到了要自己动手的环节,需要两人将传送带上的年糕,一根根放在竹篾上。摆放时,手脚慢不得,否则一根根“鱼贯而出”的年糕,非得纠结得“难舍难分”。拿这年糕之前,手上需沾些凉水,因为刚做好的年糕温度不低,徒手去抓,保不齐还要被它烫到。

  捣年糕的最后一步,就是晾晒了,将铺满年糕的竹篾,抬到通风处,让呼呼的北风一吹,年糕就定型了。等那年糕的表面起了一层薄薄的硬皮,用我们当地话讲,就是结了“春衣”的时候,年糕就可以装袋回家,放进冰箱里大半年都不会坏,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解下冻,就能做成美味的佳肴了。当然也有嘴馋的,趁着年糕还烫口的时候就直接开吃,不需要什么调料,那又糯又暖的口感也能一扫等待时的饥饿。有些讲究的,还会事先准备好豆酥糖,年糕出炉就立刻将绵软的年糕撑开,将酥糖裹入,这豆酥糖的酥松加上年糕的柔韧,绝对能够满足他们所有的期待。

  过去,年糕是馈赠亲友、招待宾客的重要年货,只有过年才能有机会捣上一些。而如今菜场里常年都有切好的年糕条、年糕片,无论什么时候想吃了都能买得到,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虽然现在做年糕已经不需要“捣”这个环节,再用“捣年糕”这个词便不太妥帖,但我们还是习惯这样说,这是生活传统中的不变。我曾经问外公,这机器做的年糕和手工捣起来的年糕味道有什么不同吗?他笑道,没什么不同,只要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那就都是好年糕。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丁海燕  

上下篇导读

 · 酿酒
 · 乡里不言谢
 · 落日不悲伤
 · 月色在时间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