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一名域外检察制度丛书编译者的工作体会
2019-08-27 16:27:00  来源:盐城市人民检察院

  8月中旬,江苏省检察院举行了《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新书发布会。该书是江苏检察关于域外检察工作编译丛书的开篇之作,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书予以高度肯定。

  会上,盐城市检察院王新玥同志作为译者代表,向省检察院刘华检察长、有关院校的法学专家教授等汇报了参与编译工作的心得体会。王新玥全程参与了江苏检察编译域外检察制度工作,具体承担了该书第三章的翻译及全书交叉校稿工作。

  

  翻译任务不轻松,一个个专业术语、异域法律文化背景,犹如横亘前头的拦路虎。要想清除路障,不花时间、下苦功夫可不行。对王新玥来说,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尤其是八小时之外也得珍惜。无论是夜深人静,在电脑前“挑灯夜战”;还是身处闹市,在公交车上通读原文,她学会了对时间“锱铢必较”,大把的时间就这样“挤”出来了。

  初稿的翻译是单兵作战,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压在王新玥的肩上。为了履行好那一份责任,她既有力求精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自我折磨”,也有为达到“信、达、雅”境界的反复推敲。如principle of legality、principle of opportunity这两组词汇在全书中多次出现,字典上没有现成的翻译,直译则失其本意。为此,王新玥结合上下文和检察法律背景知识,与团队的伙伴反复商量,最终采用意译方法,译作“起诉法定主义原则”“起诉便宜主义原则”。这一译法在新书发布会上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

  

  初稿完成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校对工作更加烦神费脑。为确保翻译质量,该书初稿完成后,先后进行了三轮校稿,每一轮都涉及数万字译文翻译的准确性把握,需要不断在中英文之间反复切换。此外,不同章节的译者在术语、文风方面也存在差异,需要后期审校中统一修正,逐个调整,既考验专业,也考验细心。

  

  校对时间紧、任务重,又恰逢年底,业务繁忙。为了完成省院的任务,王新玥拿出“挑刺”精神,从遣词、断句、衔接到词类转换、句子换序,进行语言、逻辑、审美三重修正,常为了一个专业术语的翻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今年5月,《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一书如期出版。刘华检察长在中文版序言中说:我们这一代检察人有责任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为检察事业不断“拓荒”。王新玥,以她的实际行动,正在努力践行。

  

  编辑:唐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