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滴滴快车司机使用外挂,增加实际费用,可使乘客定位的费用翻倍甚至更多。例如:记者叫车前App预估车费为8元,滴滴司机王先生抢单后打开外挂,车还没开动滴滴出行App显示车辆已经开动,随后王先生按照记者指定路线向目的地行驶。几分钟后,车辆到达指定地点,王先生结束行程,这时产生的费用为16.09元。查看费用明细发现,车辆行驶里程为8.6公里,而车辆公里表显示实际距离只有1.8公里左右(8月13日《华商报》)。
“如果不使用外挂,一天只能赚三百多元,使用外挂后可赚七八百元”,这是报道中记者经过调查后获得的信息,由此可见使用外挂软件的网约车司机可以轻松实现收入翻倍,非法获利之大、诱惑力之强甚至超乎想象。对于媒体关注的网约车司机作弊现象,滴滴平台回应称“一旦确认立即封号处理,并依据作弊订单金额进行罚款”。可是,封号罚款并不能有效遏制这种行为,因为处罚的力度与司机实际所得相差太远,所以不少司机会铤而走险使用外挂作弊。
对网约车使用外挂软件的情况必须要坚决清除。这种作弊软件主要针对路况不熟的外地人,外地人被当地的网约车司机坑害之后,无疑会对这座城市留下很差的印象,这对城市形象是无形的伤害。有些外地人会把自己被坑的经历发在网上,这对城市的旅游发展、招商引资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这种现象事关城市中的每个人,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普通群众都应该坚决抵制这种行为。
在整个网约车外挂软件的利益链条上,主要是外挂软件的提供者和网约车司机,彻底清除网约车外挂现象就必须实现全链条打击。据了解,这款外挂软件不能下载,是跟手机一起买来的,由App开发者直接安装到手机上的,每个2000元左右,要购买外挂,必须有人介绍到一个群里才行,否则无法购买。公安机关、工信部门要抓住违法线索一查到底,依法追究外挂软件开发者、销售者的责任,这种造成严重后果的外挂软件还可能涉嫌犯罪,因为根据刑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网约车司机的责任追究也不能止于罚款封号,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让乘客多支付车费。如果非法获利的数额较大,可能会涉嫌诈骗罪,根据诈骗罪立案标准的司法解释,3000元的非法所得就可以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
整治外挂网约车必须提高违法成本,不能让罚款的额度远低于非法所得,否则非但不能遏制这种乱象,还可能使违法者更肆无忌惮,有恃无恐。整治务必从严,要用好刑罚手段,让违法者得不偿失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只有在“无利可图、风险巨大”的法治环境之下,外挂网约车才能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