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纪委书记的《追问》:当代“罪与罚”
2017-11-21 10:07:00  来源:

  近日,一部反腐纪实文学作品《追问》的出版让作家丁捷备受关注。出生于江苏海安的丁捷曾是20世纪80至90年代比较活跃的中国校园作家之一,他少年时代就有“文学天才”的美誉,写出过《依偎》《如花如玉》等多部出色的浪漫青春文学著作。《追问》是丁捷创作的首部反腐题材作品,人们也因此知道了他还有一个鲜为读者所知的职业身份——江苏省属上市文化集团的纪委书记,亲自参与查处了数起违纪违法案件。 

  从著名青春文学作家到创作反腐题材作品的纪委书记,丁捷表示二者身份并不冲突,“纪委书记本质上跟作家没有什么区别,说到底,做的都是研究人心、人性的工作”。 

  可以说,《追问》是一群“阶下囚”的问心泣诉,作家描摹出了他们从违纪到违法的全部过程,并深刻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堕落的轨迹。著名作家二月河认为:“《追问》是一部当下难得一见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是一部融入其中、摒弃说教的人文反腐教材,更是一部运用文学力量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劫后人语’。” 

  不同命运的两部作品 

  据记者了解,《追问》一书如今稳居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其发行量在一周之前就已超30万册,且大部分都是以零售的方式卖出,这意味着高销售量的背后是普通读者一本一本买上来的结果。 

  这让作者丁捷十分地意外,他想起了自己7年前曾经写过的一本名字叫《亢奋》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电视台的台长如何在3年时间里,周旋于名、权、利、色融汇的社会大场子,最终坐上副市长位置的故事。但在当时,他的这部反映官场职场生存的作品并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那时人们在物质主义的浪涛中摸爬滚打,自顾无暇”,而丁捷则刚刚结束自己长达3年的援疆生涯,从风景静美博大的新疆重回人事喧嚣的南京。他感觉自己被一种“浮躁亢奋”的集体情绪所裹挟,“原本平静的内心被搅乱,不得不抒发”。 

  如今看来,小说《亢奋》高调设置的“亢奋”背景无疑影射了那时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象征现代社会的“病入膏肓”,但丁捷反思,自己当时虽然表达了精英群体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却并未在书中解决任何问题,“没有写出问题的根源,也没有解决这些人该何去何从”。 

  创作《追问》的时候,丁捷对时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了达到“直面现实,追根溯源”的目的,他试图探究那些被处分或法办的高官真正的内心世界,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问心之旅”。 

  而丁捷的做法也恰暗合了民意,在如今全民反腐热情高涨的大环境之下,随意路访任何一名群众,都表示想不通那些自己曾经羡慕的成功人士,为何要做出那些“将自己整垮”的事情,“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太聪明还是太笨,是太坏还是太无奈?我们想不通”——这也正是《追问》得到如此热捧的原因。 

  荒诞不羁的人生逻辑 

  因为要挖掘涉案官员的内心世界,还原他们的精神演变,丁捷从中纪委提供的633个案例中,筛选出28个地厅级与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并与其中的13人进行了面对面的长谈,由此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心路历程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怎样一个挖掘隐秘、漫长的心灵蜕变的过程啊!”丁捷感叹道。 

  涉足纪检工作四年,丁捷从一个“听了那种违纪违法的荒谬故事急得直跳脚”的新兵成长为“淡定以对”的老兵。身份的转变也影响着他的创作。 

  书中,丁捷选择的案例都十分具有代表性,有因贪腐进监狱的金融天才,也有在三个“家”之间疲于奔波的副市长,还有为报答丈夫多年情分帮助丈夫任职某公司而出事的女县委书记,又或者表面上两袖清风其实贪婪腐败的高校党委书记,权势曾一手遮天的国企一把手等等,“这些案例都是中国高官落马案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几类人。”丁捷说。 

  《追问》写了8个故事,为照顾书中8位主人公的隐私,丁捷将他们真实姓名隐去,把所收集到的不同故事细节一一打乱,安插在不同人身上,“但所有故事都是绝对真实。”这群人荒诞不羁的人生逻辑,颠覆了丁捷的认知。 

  《危情记》里的副市长,一人同时拥有三个“家庭”,并跟多名女性发生关系,为瞒天过海,他的一个情人甚至借闺蜜的男友假结婚,后来还给他生了一个私生子。丁捷去采访他发现,“这位落马官员自始至终认为自己与女人的这种关系,是个人魅力引发的风流,是相对干净的,因为,他涉案金额的确很少,并没有像许多贪官那样,以大肆贪污受贿的钱来包养她们。” 

  那位副市长在言谈中多次向丁捷流露,自己像电视剧《牵手》中的“吴若甫”,在事业奋斗过程中,与心心相印的女子邂逅,产生了缘分和恋情,虽然不道德非伦常,但毕竟存有几分“人间真情”,“是羞耻而不是可耻,是无聊而不是无赖”。 

  《曲终人散》中的“国企巨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业到了地方,并很快被省委组织部相中派到一家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担任党委委员、副总裁职务。他向丁捷自述了自己如何从“被赋闲”的副总裁、“光杆司令”,一步步盘弄人事并攀爬至权力的巅峰,担任了集团“一把手”,又是如何独揽大权,组建“私家军”,过上糜烂生活的过程。 

  他这样剖析自己心理失衡的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虽然如愿成为这个几千人集团的‘一把手’,算是功成名就,但我心里并没有那么痛快,因为我为此付出的太多了,不光是才干、精力的付出,还有内心尊严。因为被同僚挤压的时间太长,被前任冷落排挤得太厉害,我的内心并没有真正平衡。记得那些年,我做任何事,都会有人反对。‘一把手’非但不帮助协调,朝着有利于协调成事的方向努力,还总是顺着反对者的意思,表现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最后推翻掉我的意见。我的内心蓄积了太多的怨气,我需要释放。” 

  为了达到自己理想中“一把手”的权威目标,他甚至还为自己盘弄人事的“业务”制定“五个一工程”,即高声低声“一个声”、大事小事“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 

  就是这样一位老总,当他退休后被党纪国法惩办,落得同伙溃败、曲终人散的凄然下场后,竟然抱怨“亲情”不厚,谴责“友情”太薄,为此夜不能寐,一会儿暴跳如雷,一会儿望月流泪。丁捷不由感叹:“他官至正厅,精明过人,却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埋下势力种、长出炎凉田,这些基本人生换算规律都没整明白。” 

  欲望扭曲了他的浪漫 

  丁捷坦言,这些他辛苦得来的故事,有的是“潜伏”,有的是“风声”,有的是寒心的感情戏,有的是精心的迷魂阵,带给他的是身份的扭曲和心灵的灼烧——作为一部口述体纪实文学,他需要进入讲述者内心,遵从讲述人的所谓逻辑,认同他讲述过程中流露出的好恶,不但如此,还要绘声绘色将这些故事讲出来。 

  “十分磨人。”丁捷向记者表示,“听这些故事需要有直面‘黑洞’的勇气。”他因此在写作中常常陷入失眠,产生“为什么有的人被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这样的疑问,这句话后来被印在了书封上成了他贯穿全书的思考注脚。 

  为了让读者不致被故事的逻辑所迷惑,丁捷在每段故事后设置了“人生问卷”的环节,他以主观身份加入,将问题抛出,使《追问》又多了层“责问”的含义,“是要让他们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进行成这个样子”。 

  其中有太多令丁捷印象深刻的回答。当那位副市长向丁捷肆无忌惮地描述他一众情人的魅力,表白自己跟她们是真心相爱时,丁捷追问他:“难道那么一点看起来‘可以理解’的私情,能大于整个社会的道德约束和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受到的纪律约束力?”副市长反驳道:“如果我是一个没有官位的成功男人,这个问题就简单得多。只不过党对干部的要求要比平头百姓的要求严厉得多,这才使得我的情感问题彰显严重。”丁捷继续问:“那我们抛开道德话题谈谈法律,难道我国的婚姻法只是用来约束干部,平头百姓犯下重婚罪就能逃脱惩处了?”那位副市长这才一下子愣住,低了头。 

  《风雅殇》里的那位文化厅副厅长,作为一个具有火眼金睛般文化行情修养的主管领导,对下属疯狂造假、坑害艺术收藏者、破坏文化市场规则的长期作乱视而不见,虽被降级处分,却并未在思想上承认自己有责任。当丁捷抛出的问卷意指他从的是“懒政”,是一种“被动的腐败”时,对方反而恼羞成怒。 

  无法面对丁捷追问的,还有一位昔日在中国政坛显赫一时的正部级领导,丁捷在书中介绍了这位高官的家世、学习、修养,以及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中国金融高官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官员,为了企业家妻子、影视明星情人,动用了公权力,违规操作中国境外资金数十亿,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他总结自己堕落的缘由,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贡献和地位,自己的才华和风雅,完全配得上一份“风流人生”。 

  面对丁捷,这位官员表现出的傲慢和优越感,以及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国家金融资本的巨大损失没有丁点懊悔的情绪,让丁捷感到,这又是一个情感错位的典例。 

  “如果让你重来,你还会选择这样‘浪漫’的生活吗?”面对丁捷的疑问,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只不过我会自己创业,而不是选择在体制内奋斗。” 

  丁捷这才意识到,以他的聪明,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毕竟,放纵、违法跟浪漫的界限,对他这个文化层次与社会阅历的人来说,应该不会拿捏不准。欲望扭曲了他的浪漫。如此的放纵和浪漫,在今天的中国,不仅在体制内要受到惩处,就是在体制外创业,也终究要碰得头破血流。 

  人情社会的反推力亦是造成腐败的诱因 

  8个故事里,《曲终人散》里的那位国企大佬是丁捷最后一个采访对象,同时也是丁捷认为最沉重的一次访谈。 

  丁捷记得,那天正逢中秋,他给狱中的他捎带了月饼。回答完丁捷追加的问题,那位国企大佬沉浸在深刻的忏悔中,他还想要抽烟,丁捷递给他一块月饼,看着月饼上的“圆”字,他嚼着嚼着眼泪突然流了下来。 

  那个看起来精干、刚毅的老男人,嚼着月饼流泪的样子,让丁捷心绪难平。当丁捷离开了监狱,听到那两扇门“哐当”一声关上的声音,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跟里面的人,已经完全是两个世界了。“而这些人,恰恰昨天还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叱咤风云主宰一方的头面人物,如今却被主流社会抛弃了。” 

  写完《追问》,丁捷一直未停下思索。作为一名纪委书记,他常常想,如果当初有人能及早提醒这些官员,让他们早早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们也许不会沦落至此。 

  造成贪腐的原因有时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的把控力不足,置身人情社会所形成的反推力也很可怕。纪委书记遇到的故事常常是这样,“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我是某某的秘书,首长让我跟你说一声,你们查的那个事儿,情况很复杂,牵涉的人到高层了,你们懂的,差不多就行了吧’。” 

  丁捷告诉记者,反推力很容易形成合力,将人往不正常的道路上引导。但他强调,一个容易被世俗力量绑架的人,肯定也是心灵脆弱的人。“为什么我要去追问他们的内心,就是去看看这种绑架为什么有效?” 

  编辑:丁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