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民
小时候,我家门前就是池荷。荷塘不大,每逢七月花开的时候,我会用棍子钩着荷花,采集黄色的花蕊泡茶喝。那涩中含香的茶水,是去火的良药。
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荷花开的雨季。村里上游几户人家的雨水都流到我家门口的荷塘里,顺着下方豁口的流水,用泥巴把两边一垒,中间拿柴草堵上,稍等一会儿,鲫鱼、泥鳅,还有胡子鲶鱼就被拦在柴草中,两手在柴草里挨着摸,然后把捉到的鱼放在事先挖好的鱼坑里。最难抓的是泥鳅,它身上光滑,每次摸到它就得使出狠劲才能抓住,我胆子小,往往让它顺水溜走。有时天还飘着雨,因淋湿衣裳得病,还常常受到母亲的呵斥。但我只跑回屋里一会儿,就披着胶单偷偷又跑到了流水边。
幸运时,一晌能逮一两斤小鱼,到晚上,刮刮鱼鳞,剖开鱼肚,收拾干净了,母亲从瓦盆里拿出一些过节才舍得吃的麦面,拌了鱼,撒上盐,在锅里炕炕,香味能弥漫整个屋。我眼巴巴看着锅里的鱼变黄,馋虫顺着嘴角要往下淌。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这就是俺姊妹几个最美的佳肴了。有时候,我们捉住了鱼,也会用荷叶包包,然后小伙伴们偷偷躲在牛屋里用麦秸火烧着吃。那原汁原味的鱼香,如今还令天南海北相聚在一起的同伴们津津乐道。
门前的荷塘,是我童年的天堂。
上初中时,我背诵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一次次的背诵中,才明白莲的品性和莲有那么多的好,也暗暗折服他老人家独特的眼光。年少的我整天围着莲寻乐,看着莲由小到大,荷叶田田,铺满水面,然后还有荷苞一夜间钻出,傲立在碧绿的荷叶上……满眼都是莲的好,咋就没有发现莲的独特品性呢。
唉,现在想想,那愚钝的不单单是我,少年的我们只是用来寻乐,满足儿时天真无邪的时光。我们缺乏的,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是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啊!”
今年夏季,我到全市规模最大的华景铭园参加笔会。踏进园区,足有上千亩的荷塘,一望无际,我被震撼了。徜徉在荷塘内用木板铺就的曲径回廊,与荷花面对面接触。亭亭玉立的荷叶在风中轻轻摇摆,浅红的、粉白的荷花,有的隐在碧叶下。
有一位穿月白裙子的女子,款款走到荷塘深处,似要拥抱整塘荷花的美艳。她凌波仙子般舞动在荷花丛中,如一幅风情万种的画。恰在此刻,天空飘起了微雨,如丝如线,千丝万缕。一蓬蓬荷叶上面,几滴晶莹的雨珠,在微雨中轻轻摇摆,有时合为一体,有时又分成两颗,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最后荷叶终于承载不动雨水的沉重,哗一声跌落在荷塘深处,融入水中。凝视大自然的奇观,一位文友迷离的双眸,满含深情,有两行热泪悄悄流过。此情此景,该是心海波涛浪涌,却抑制不住真情的流露。
记得一位作家说: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伤悲呢?
“其实,天底下赏心快事,就像这荷花,只一朵就足够在心里守望一生。”此刻,才令我顿悟。不知何时,文友走进拍摄的画中,深情告白。
是啊!只要心中有荷,做一个有良知的正直的人,也不枉辜负了人生和我们肩负的职业重任。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旗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