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说书
2019-04-01 08:59: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袁守成

  在过去,说书是乡村百姓欢乐的重头戏。当时因为家家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什么的,也找不到娱乐消遣的渠道,所以听书就是人们最大的趣事儿。

  那时,我们村里经常有一拨一拨说书的艺人来,特别是到了农闲的时候,他们常常住下来说一段长书,说个十天半月的,甚至更长,让村民们好好乐呵一阵子。

  来我们这儿说书的,一般都以说评书或河北省沧州木板大鼓为主。每次说书的一来,大队的高音喇叭就忙起来一遍一遍地招呼,村里的大人小孩听了就沸腾了,家家就都早早地做晚饭,人们也都忘了一天劳累,吃完晚饭,男女老少都拿着小板凳高兴地去大街上听说书。

  说书的场地,一般都是选在俺们大队门口的小广场上,可容纳千八百的人。把一个木桌放在广场的中央,点亮一盏马灯(我们这儿叫桅灯)放在桌上,灯光橘黄昏暗,但是还能看清说书艺人那朦胧的面孔。在寂静的夜晚里,那灯光照着广场内众多不停蠕动的人影,有些晃眼,而四周鸦雀无声,人们都直愣愣地支棱着耳朵、拔着脖子、张着嘴聚精会神地听桌前艺人说唱。

  说书的艺人都特别鬼精,很能抓住人们的心理,常常开始就来一个开场白,猛敲一阵小鼓,夸张地放开嗓子唱一点与大主题无关的段子。就像演电影先演一个小“夹片”似的,说这是为了引引听众。说一段完后,接下来就会说到“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狗也不咬了,鸡也不叫了,下边就书归正传了。”这会儿台下就会哄笑起来。

  艺人表演时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槌,站着似说似唱,似叙似述,连说带比画,中间还不断地敲击木板和书鼓,其唱腔浑厚粗狂,句尾声调悠扬。与其说唱相配合的是在一边的那个人怀抱三弦来伴奏。他们的说唱内容,大多是歌颂英雄人物的,要么是哭诉旧社会民众疾苦的,或者是历史故事、农村生活方面的,反正是五花八门。不过,不管怎样,在人家嘴里说出来的话,唱出来的调,让人听起来就特别舒服、特别有味道,都能把人们的魂勾去。

  在我的记忆里,那些艺人说唱最多的就是革命英雄故事。那会儿的人们听起革命故事都是异常兴奋和激动,但对敌人、汉奸和坏人都是咬牙切齿。也许激起这些情绪多是说书艺人的能耐,都是凭他的想象力有意夸大,把英雄人物说得神乎其神,把坏人说的都是瘸子、瞎子、傻子,都不是正常人。长大后我看了那些艺人曾说过的书,像《平原枪声》《烈火金刚》《大刀记》等,才知道那说书的艺人有好多内容多半是瞎编的,书里面的内容特别是对英雄人物和对坏人的描写叙述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随着岁月的流逝,说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如今,普通老百姓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闲暇时就看电视、听音乐、玩电脑……家庭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我偶尔在电视里看到有民间艺人类似说唱演出时,方有儿时听说书的情景浮现在眼前,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丁海燕  

上下篇导读

 · 绿屏花墙自风流
 · 只有时间会说话
 · 中年的邀约
 ·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