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到焦裕禄,是在40年前。那时我刚上初中,虽然处在似懂非懂的年龄,但一篇题为《人民公仆焦裕禄》的课文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描述的焦裕禄忘我的工作精神、朴实的工作作风、爱民的公仆情怀以及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我的脑海中形成的印象是:藤椅、棍子、钢笔,是焦裕禄同病魔作斗争的武器,风沙、盐碱地、内涝,是焦裕禄每天要面对的另一种敌人。
焦裕禄是一本厚重的书。40多年来,我不知多少次读过有关焦裕禄事迹的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稿,也不知看过多少种反映焦裕禄事迹的影视作品以及图片资料,每次读到他,我的内心都会强烈的震撼。
焦裕禄是一个有大爱之心的人。1962年冬,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到兰考县担任县委第二书记。当时的兰考到处都是荒凉和苦难的景象: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白茫茫的盐碱地,还有火车站大批等待运往外地的灾民……。看到这些,焦裕禄心如刀绞。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他把老百姓当作衣食父母来看待,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雪,焦裕禄在梁孙庄走访,他弯腰钻进了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着一对无依无靠且又身体残疾的老两口。病床上的老大爷问他是谁,焦裕禄说:“大爷,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您老人家的。”一句朴实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党和人民感情上的距离。当天下午,他召集当地所有党员干部开会,要求大家迅速深入农户,访贫问苦,检查灾情。他说:“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和干部就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把对党的事业的大爱和对人民群众的大爱,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不保留、不作秀、不虚张,大爱无疆。不知多少次,他将刚刚领到手的工资送到重病在身,无钱买药的贫困者手中,每当他看到讨荒的孩子时,宁肯自己挨饿,也乐意将手中的馒头施舍给孩子,在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近几年来,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领导干部进乡村、访农户、献爱心、送温暖等形式的联系群众活动,总有一些说不出的感觉,少数党员干部在感情上没有真正投入,存在着出镜、做秀、走过场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疏远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焦裕禄是一个作风朴实的人。他当过兵,种过田,当过工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和生活,他都能始终保持朴实的作风和劳动人民的本色,即便是当上了县委书记,他也没有半点官架子。他常常卷起裤子,解开衣扣,同群众一起劳动,农民身上有多少泥,他的身上就有多少泥。他非常注重求真务实,坚持到实地、查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到兰考报到的第二天,他就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在透风漏雨的草屋里,在村头的饲养棚里,他与农民、村干部讨论交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他曾对县委的同志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叫做“白天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回到办公室学习文件和上级精神,晚上躺在床上‘过电影’,这样才能做得好。”他所说的“过电影”,主要是指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他说:“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不会过电影那是不行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正是有了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他在兰考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全县水、沙、碱等灾害发生的规律,撰写了大量的调研报告,并亲自描绘了改变兰考面貌的三年发展规划。他在兰考工作了400多天,全县149个村,他跑遍了120多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都有了很大变化,但艰苦奋斗的传统和精神不能丢。
焦裕禄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在一般人看来,县委书记是个很有实权的官,而焦裕禄却把手中的权力全部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半点私利,也不允许家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搞特殊化。有一次,他发现孩子很晚才回家,一问才知道是看戏去了。他问孩子:“哪里来的票?”孩子说:“我跟收票的叔叔讲,焦书记是我爸,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后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钱如数送到戏院。这件事发生后,焦裕禄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要求以县委的名义下发文件,不准任何干部搞特殊化,同时,取消了县委委员享用了多年的商品物资特供票。当时的兰考县,连年受灾,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但有少数干部提出了要改善一下县委机关办公条件的想法。对于这个想法,焦裕禄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灾区面貌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就是有这种想法也是很危险的。”他对党无比忠诚,即使是在他生命弥留之际,心里也仍然牵挂着党的事业,他一再叮嘱身边的干部,“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那里工作,我们是有信心的。我活着时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在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像焦裕禄那样严于律己,严以修身。
焦裕禄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表现出一个领导干部良好的为官从政之德和领导才能。1963年,兰考县遭受特大洪灾,全县有11万亩秋粮绝收,22万亩农作物受灾,几十万人面临无米下锅的困难,大量灾民外出讨饭谋生,不少干部也不安心工作。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焦裕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上级拨付的用于维修县委招待所的一万块钱,全部用作到外地购买高价粮,以缓解燃眉之急。要知道,当时我国的粮食还处在统购统销的政策之下,国家政策是不允许私自交易的,但为了让乡亲们渡过眼前的难关,焦裕禄依然顶着丢乌纱帽的风险作出了决定。同时,他在县委扩大会上宣布,购回的粮食全部发给已经断粮的群众,所有干部不得与民争粮,上级要是追究责任,由他一人担当。焦裕禄是一个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的人,无论是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还是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他都毫无畏惧。在狂风暴雨的救灾现场,他一面指挥大家挖沟排涝,一面领着大家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等鼓舞士气的歌曲。在他看来,同天斗、同地斗其乐无穷,只要有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焦裕禄是一面镜子,对照这面镜子,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不难照出自己的差距,通过照镜子,可以找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勤奋工作,为促进检察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北省红安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