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回报
2018-06-29 09:17:00  来源:检察日报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陈怡怡 林中明

  

 

  2005年夏天,我从老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并接受他的拨苏正冠,第一次那么近距离面对老校长,感受他亲切又有力的握手,好像为我的未来注入了无限力量。

  走出校园,带着老校长的谆谆教诲和上海大学“自强不息”的烙印,我踌躇满志地迈进了检察院的大门。检察人,如何解国之“忧”、民之“忧”?从书记员到助理检察员到入额检察官,从办案一线到综合部门又到办案一线,每一次岗位的转变都带给我成长的历练和对这个问题的思索。

  在公诉科工作的岁月里,我在一件件真实的案件中,感受到了国之“忧”、民之“忧”。每次,道出那句“我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时,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想,惩恶扬善,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就是一名公诉人最好的“回报祖国,服务人民”的方法。

  在办公室从事材料信息工作的岁月里,我在类案大数据中发现了国之“忧”、民之“忧”,形成了诸如《房产交易环节“利益链”催生职务犯罪》等多份调查报告。我想,以案见微知著,为上层决策提供准确参考,就是一名信息员最好的“回报祖国,服务人民”的方法。

  如今,我来到了未成年人检察岗位,看到一双双误入歧途或遭遇不幸的眼睛中注满了“忧”。都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想,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重新出发,是一名“国家监护人”最好的“回报祖国,服务人民”的方法。

  愿每一名走出校园幸而成为检察人的你我,都能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立足每一个检察岗位,回报祖国,服务人民!

  编辑:丁海燕  

上下篇导读

 · 乡愁
 · 乡村电影
 · 故乡的杨树林
 · 忙趁青春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