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诉”战队
2017-09-25 10:41:00  来源:清风苑  作者:王小刚

  主持人宣布竞赛成绩,邵波在台下默默地掰着指头。作为公诉科长,他相信自己的团队至少2人入选全市十佳公诉人。这也是检察长赛前下的军令状:人数不少于上届。 

  查玉婷、姜静、倪华、彭婧、王杰,主持人第5次读到建湖县检察院的时候,邵波科长有些不敢相信。6人参赛5人入选全市十佳,包揽前三甲,拿到团体一等奖。向组委会几次确认后,他才把这个喜讯传回院里。 

  虽然已经过去四个多月,谈到那次竞赛,邵波科长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不断向我们重复着一句话:“确实下了功夫了”。 

  为了参加赛前的封闭培训,之后“一战成名”的王杰将原本敲定的婚期一推再推。新娘是同在建湖县检察院的吴丹,说起婚前的那段时间,至今还有些怨言,说王杰“爱抬杠、爱找茬,甜言蜜语里都有一股论辩的腔调。”  

  一封耕耘、一分收获。用邵科长话说“好像这几年都在为这场竞赛做准备”。这支盐城公诉队伍中的“梦之队”,10名干警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1岁,办案数量和质量却处在全市前列,每个人的肩上都挑着一副担子。副科长倪华是这个团队中的顶梁柱,今年35岁,已有十多年的刑检生涯。在同事眼中,再棘手的案件,经他手都能迎刃而解。 

  2014年底,倪华接手一起被业内称之为“推荐密贼”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庭审中被告人辩称只是采用广告推送的一种新技术,不影响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面对突如其来的翻供,倪华显得格外冷静。由于事先掌握了恶意软件的技术细节和触发流程,他有条不紊地揭示了非法获取手机运行数据的全过程,没有给被告人留下翻盘的机会。 

  “技巧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技术的理解。”倪华全面的业务素质,给法官、辩护人和旁听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都以为他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其实这个团队中多数成员都是法律科班出身,查玉婷除外。 

  查玉婷大学念的是审计专业,毕业后在上海的一家上市公司做了两年会计。2010年考到检察院时,恰好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结束。听说当年的十佳中来自江苏的王勇、余红都是会计出身,查玉婷也动了这个心思,找了几本法律书籍就开始看。这一看就是五、六年,她也从一名会计成功“转型”为国家公诉人。 

  或许是对数字的天生敏感。在一起跨境销售假药案件中,17名被告人“乱码”一样的账户流水,愣是被查玉婷琢磨成一张“报表”,每一笔犯罪事实都梳理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原本重大、复杂的刑事案件,瞬间变得简单。 

  同样心细如丝的还有姜静。在去年办理的一起盗窃苗木的案件中,姜静发现鉴定人员在询价时没有区分包成活价、不包成活价。大小差不多的几棵树,鉴定价格却存在明显差异,便提出重新鉴定的补充侦查意见。起诉认定的数额比原先下降1万多,最终也得到了法庭的认可。   

  “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发现案件的关键所在,做到不枉不纵。”谈到这些案件,副检察长姜艳介绍说,他们周五下午的“周周学”活动,已经雷打不动地开展了200多期。团队成员既当老师,又当学生,还吸引不少其他科室同事当陪练。 

  前年有关“锅屋”的一场辩论,姜艳记忆犹新。“锅屋”系苏北鲁南地区方言,指与主屋相对分离的厨房。在“锅屋”内盗窃是否属于“入户”的问题,关系到一起案件的犯罪认定。姜艳回忆说,那天的对抗场面格外火热,正反双方寸步不让,争得面红耳赤。 

  观点的相互碰撞,使该案的承办人彭婧在法庭上的应对更加自如,也大大锻炼了团队成员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公诉人。在这次竞赛的“一对一”辩论环节中,彭婧的观点始终辣味十足,每一句都直击要害,其他县区院前来观战的一个领导冲着她竖起了大拇指。 

  “竞赛成绩中有偶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必然,是近年来检察院队伍素能水涨船高,人才培养水到渠成的结果。”在不久前的检察工作情况通报会上,与会代表这样评价。 

  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品质,已经让这支朝气蓬勃的团队收获了超能“诉”战队的美誉。对于这个称号,姜艳笑着说:“竞赛成绩只是演戏,公诉席才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战场。” 

  (作者系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检察院 王小刚) 

  编辑:丁海燕